發布者:永發保險箱
近日,湖北省某縣政府督辦的重點文化項目建設的土地使用手續,因縣國土資源局兩名干部辦理不力而延誤100多天,被定性為“慢作為”,兩名干部被問責,并在全縣通報批評。
后經媒體跟蹤報道,還原了這個“慢作為”事件的大致過程:某縣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決定由縣國土資源局依規辦理這一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的土地使用手續,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某某參加了會議。會后,該局以未收到縣政府常務會“會議紀要”為由,一直未啟動該項工作。有評論認為這種典型的不作為、慢作為,折射的是懶政、怠政現象的抬頭和蔓延,呈現出只想當官不出力、只想攬功不擔責、只想謀權不舍利的偷閑狀態以及責任擔當精神的弱化。
兩名縣國土資源局干部被問責并在全縣通報批評當然是咎由自取,但縣里相關上級主管部門就能撇清干系嗎?他們的跟進是否及時,督促是否到位呢?如果按照規定必須見文行事的話,那么,國土資源局要求見到“會議紀要”的理由也并無不當,一個縣城的方圓能有多大,縣有關部門既然認為這個重點文化項目事關重大且迫在眉睫,那么,在長達100多天的時間里就不能補送一份過去嗎
可見,與磨洋工無異的“拖延癥”,不是少數人,而是大面積;不是新現象,卻是新問題,在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今天,只爭朝夕都未必抓得住機遇、踩得準節點,更何況一旦任由這些“庸政”、“懶政”、為官不為的干部肆意浪費著寶貴資源、揮霍著難得機遇,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貽誤著一方經濟、敗壞著黨風政風。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是流傳千年的民諺,表達著百姓對不作為父母官的怨恨與鄙夷。農耕時代,只有不誤農時,才能等待收獲;而互聯網時代,機遇稍縱即逝,失之無法重來,像湖北省某縣這樣的龜速,一年的三分之一大好時光被白白浪費,就算再好的項目,等到破土動工的一刻,說不定花期已過,哪里還有姹紫嫣紅的可能?
頻頻曝光的官員“拖延癥”,不僅讓人無奈,更多的是讓人憤怒:換一個身份證要等上8個月;開一個證明先要由包括“我媽是我媽”在內的幾個證明來證明,否則,就是“辦不了”“經辦人不在”“資料不全”等冷硬答復,而“研究研究”“討論討論”更是官員“拖延癥”的擋箭牌,于是,“拖延癥”迅速并發為“刁難癥”,什么發展機會、社會效益、民心向背統統被這些不作為官員無情地拋在腦后。
“拖延癥”折射出的是權力傲慢,權力傲慢的源頭在于為官理念的錯位,為官理念的錯位根在懲戒力度的綿軟。可以說,所有的“拖延癥”都是主觀故意的,都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潛臺詞是哪怕手里捏著針尖大點兒的權力,也要雁過拔毛,及時尋租,用刁難換實惠,用拖延享清福,徹底忘記了當年在黨旗下和《公務員法》前的誓言。
官場“拖延癥”是禍國殃民的大病,因為,官員的拖延癥不同于普通人的拖延癥,他們的影響更廣,危害更大。沉疴當用猛藥,只有官場“拖延癥”患者逐漸被勤政廉政的官員取代,兢兢業業、勇于負責、敢于擔當才可能成為每位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慵懶官員曾經的抱負才不會漸漸暗淡,曾經的熱情才不會逐步衰減,官場也才可能迎來清風撲面、勤勉清廉的“新常態”。
文章來源:永發保險箱 http://m.sdshuangyi.cn
Copyright© m.sdshuangyi.cn 上海永發保險箱有限公司 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信息:滬ICP備12008182號-1 技術支持:上海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