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永發保險柜
征信為每個人建立的“信用檔案”--個人信用報告,是人們的“經濟身份證”,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信用制度的不斷完善,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17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45%的受訪者認為個人征信對個人生活影響很大,理由是貸款要看征信;40%的受訪者認為影響不大,因為沒有貸款需求;15%的受訪者表示說不好。
原本情況確實正如受訪者給出的理由那樣,個人征信主要集中在信貸系統,對個人的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信貸業務方面。不過,自2015年民營征信“開閘”后,這種情況已經開始改變,個人征信數據的采集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個人越來越多的線上生活痕跡被記錄了下來。
以目前較為普及的芝麻信用為例。現在,打開支付寶,只要芝麻信用分達到一定分值,人們便可以輕輕松松享受免押金借車、借傘、借充電寶、訂酒店等便利服務,并且還能在分期付款、現金借貸,甚至在部分國家的簽證申請上起到積極作用。而構成芝麻信用分的成分也不再只是簡單的信貸信息,它包括了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系等五個維度,涵蓋了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等各種線上線下信息數據。
更重要的是,當信用出現時,市場規則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用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的話說就是,以前是東西和錢的交換,現在則變成了東西和信用的交換。
信用經濟登場成為必然。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爆發便是一個很好的佐證。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數據及艾瑞咨詢計算,2014年到2017年,短短4年,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交易規模從60億猛增到4367.1億,復合增長率達到317%。
規模擴大的同時,其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信用消費類產品都是銀行根據客戶提供的房產證明、用途證明等材料發放,而現在不只是中信、華夏等股份制銀行,像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這類的國有大行也都推出了各種“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全線上”的消費信貸業務。并且,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也加入了信用消費金融市場的爭奪,成為一支強大的生力軍。無論是支付寶的花唄、借唄,還是微信的“微粒貸”,或者京東的“白條”,都憑借著突出的便利性贏得了廣大80后、90后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文章來源:永發保險柜 http://m.sdshuangyi.cn
Copyright© m.sdshuangyi.cn 上海永發保險箱有限公司 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信息:滬ICP備12008182號-1 技術支持:上海永發